林澜曰:大椎即百劳穴,一椎上陷中,主泻胸中诸热气。伤寒脉微而厥,厥阴脉证也。
今呕而有脓者,此必内有痈脓,故曰不可治,但俟呕脓尽自愈也。故仲景用此汤,以去邪为主,邪去而正自安也。
慎不可发汗,发汗则□语。但拈出「尺脉弱涩」字,则少阴之有大承气汤证,其尺脉必强而滑,已伏见于此处矣。
无脉者,言诊之而欲绝也。若呕者,更加半夏、生姜,是清和之中兼降法也。
今不能食,□下满痛,虽似少阳之证,而实非少阳也。少阴之寒上逼,则咽痛而吐,下逼则下利少阴病,脉紧,至七、八日,自下利,脉暴微,手足反温,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,虽此承上条互发其义,以别阴阳寒热也。
从脉从证,不程知曰:阴阳俱紧,伤寒之脉也,法当无汗,而反汗出,太阳之阳外亡也。不知脾与胃相表里也,太阳误下,太阴受邪,适胃有宿食,则脾因胃之实而实,亦即因太阳之邪而痛矣。